再远,也无法忘怀,那些在重庆一中的青葱岁月
[日期:2017-05-24] 来源:新闻中心  作者:翛然 [字体: ]

作者简介:重庆一中学生(1985-1991),初中高中一共6年。高中毕业来到美国留学,获得康乃尔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又获得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神经肌肉专科临床院士。现拥有美国神经内科特考文凭,是美国神经肌肉及电测协会会员,美国神经医学科学院会员。目前是纽约长老会医院(New York Presbyterian Hospital) 脑神经专科主治医生,拥有自己的脑神经专科/神经肌肉专科诊所。

前序

对重庆一中的感觉,从来都是一种说不清的情绪——有彷徨和无助,也有骄傲,有执着。多年以后再回首,那份青春的记忆,那些美好的时光,都是那么的值得去追忆……

那时候,我们常说在学校的生活是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不过,我觉得四点一线更确切,还要加上操场。

怀旧篇

教室

初一的时候我们是实验班,经常去科教室上语文课,经常有教育局的专家们来观摩。语文老师王老师培养我们的多向思维,鼓励大家对一个话题去探讨不同的观点。多年以后越来越明白,这种在当年很前卫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终身受益。中学时,我的语文成绩是相当不错的,可是总是辩论不赢班上的一个男生,曾经懊恼了很多次。这个男生一中毕业后,顺利进入北京大学,然后去哈佛大学读博士,再后来回到香港大学执教,前几年回归北大任职。

初中的时候,我经常生病缺课,成绩也慢慢下滑,特别是数理化。在15岁生日的那天,班里一个数理化成绩很好的男生,作为寝室的室长带领寝室的全体成员,在同学们众目睽睽之下送给我了一份生日礼物。生日贺卡是由他们寝室里钢笔字写得最漂亮的男生写的,把礼物交到我手上的是他们寝室里最皮的一个男生。在那个保守的年代里,我完全是震惊了,但更多的是一份雪中送炭的感动。这个男生,在高中时得了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毕业后保送去中国科技大学,后来到美国普渡大学拿了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微软总部任职。

高中的时候我换班了,没有选择去读文科班。因为我从小的理想就是从医,那时数理化成绩很差的我,并没有放弃这个理想。高中班上的同学们学霸很多,毕业后很多考进了清华、北大、中科大等一流学府,很多后来来到了美国。

 

 

  食堂

对重庆一中的食堂最难忘的印象,要属抢菜了。当有水煮肉片、小炒肉的时候,那场面之大,让人无法想象。象我这种小个女生是很少有机会抢到的,以致初来美国的时候曾经做梦,梦到午饭前的体育课,在同学们的强烈要求下提前下课,以便给大家一个抢菜的优势。当然了,当年那些娇滴滴的美女们是不用去抢也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的——男生帮助美女们抢菜,是理所当然的义务。

说到重庆一中的美女们,自然要提到食堂表演台上的元旦汇演了。年级的每个班级都要出节目,唱歌、跳舞、弹琴,五花八门。最难忘的要数当年文科班的时装秀了,十六七岁的姑娘们正是含苞的花蕾,充满了青春的纯情,却偏偏要展现出成熟的娇媚,轰动全场。当年初中班上的一个舞蹈特招生自然是这种活动的一颗闪亮的明星,从自己的舞蹈到彩排班上的各种活动都是得心应手。后来,他没有读完高中就选择去专业舞蹈学院,后来成为国内办大型文艺晚会的佼佼者。

操场

一中的操场和篮球场故事就多了,每一年的运动会总会有几个人物特别出名。男生长得帅不帅不要紧,重要的是球姿球技要帅,自然有女生们在旁边围观喝彩。当然那份懵懂的好感也被老师抓得很紧。“早恋”的故事也有很多发生在那里。就连高中班上那位腼腆的“清华男”也被发现和班上一女生在操场上单独地“复习功课”,可见当年的理科男也不是那么迟钝的。不过我们那个年代的“早恋”实在不能算是恋爱了,在那种学习环境下,操场带来的绝对是另一种风情。

 

 

宿舍

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容纳8个人的上下铺,在现在这个年代应该是古董了。宿舍里除了上下铺就是窗前的一张长桌,上面摆满了8个人的食具,下面摆满了8个人的热水瓶。几把能坐的小凳子是唯一的私人家具了。在这么窄的空间里,大家学会了共同相处,也找到了一些真正的朋友。多年以后经常在想,当年是怎么适应那炎炎夏日里蚊虫叮咬的宿舍生活的?可想起来的都是一些趣事:讲鬼故事,听某室友讲梦话,哼哼唱唱,打打闹闹,还有讨论一些奇奇怪怪的话题……

 

 

现代篇

多年以后再回首,我十分怀念在一中的生活,也非常感谢重庆一中老师们在我彷徨无助的时候,给我温暖的教诲,让我成熟,让我自立,让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毕业后,初到美国,虽然吃了很多苦,但一直很努力,大学4年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作为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致辞,被挤得头破血流的当年全美前10名的康乃尔医学院录取,医学院就读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在优秀的杂志上发表了科研文章,医学院毕业的时候拿到医学博士和科研荣誉奖,再后来又被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录取为3个专科临床院士中的唯一女生……我们当年班上的同学们,如今不管在做什么,大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当年的彷徨无助,如今想来只是青春的一道风景;当年作为一中学子的骄傲和执着,却依然留在心中。

 

录入:陈苏 | 阅读:

重庆一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