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科创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赋能
2018/9/30 8:41:50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
廖治华


    科技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经过多年研究,形成了基于科技“四小活动”(科技小设想、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和科技小论文)为主要载体的科技教育整合实践体系,构建了融理论研究、动手实验、创新制作、展示表达于一体的科创教育模式。
 
立体多元科技场
    “四小活动”落细于日常科技教育活动、科技月活动以及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着眼于科技教育在学校的整体推进。
    (一)日常科技教育活动
    具体包括课内课外结合型、普及科技制作型、文娱表演型、评比竞赛型、科普宣传型、探索研究型、新兴科技型等类型的活动,通过活动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播撒科技创新的种子。
    (二)序列化的科技月活动
    学校每年利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全校性的“科技主题文化月”活动,广泛发动教师和学生参与。内容有:科学家故事会、与科学家见面、听科学家报告、与科学家座谈、参观大学实验室和科研所等,还会举办科技讲座、科技竞赛、科技游园活动、无线电测向比赛、智力快车竞赛、头脑运动会、小科学家协会年会等。
    (三)30多个科技兴趣小组和社团
    学生科技兴趣小组和社团多达30余个。有数理化、生物、地理等科技教育小组,有计算机、环保会、摄影活动小组,有航模海模车模,等等,在学校的组织下,各社团小组有序联合起来,自主开展课中科技教育,大大延伸了课堂和在校的时间。
    (四)建立科技教育保障体系
    学校科技教育保障体系包括科技教育管理体系、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技教育资源库建设和科技教育特色评价方式4个方面。
 
整合推进全覆盖
    从管理、教师、内容、课程等方面,学校科技教育着眼于从初中到高三整个学段的整体的、系统的、持续性的科技教育体系设计与实践,着眼于从课堂到教材、师资、科技资源、活动指导、考评等各个育人环节的有效整合,保证学校科技教育有场地、有设备、有师资、有内容、有管理、有评价、有成效,实现了科技教育活动全覆盖、全普及。
    在整合策略上,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科技活动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
    在原有科技教育“从课内走向课外”的基础上,学校打通回路,将科技教育“从课外走向课内”,明确提出“将科技教育引入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的变革思路。
    “科技教育”排上了学校课程表,学校成立了科技教研组,组织教研组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精心编写《科技教育》校本教材,采取集体备课等方式。同时,学校召集了全校各个学科的科研骨干教师,就“科技教育进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进行专题研究。科技教育不再局限于部分学生和课外活动,而成为与学校每个教师、每个课堂、每个学生都息息相关的命题,逐步实现了科技教育的整合推进。
    通过整合与提升,实现了多专业师资的优化组合、场地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相关技术内容的深度融合。
 
文化浸润入心脑
    (一)用科技文化校园环境熏陶学生
    为了浓郁学校的科技文化氛围,学校斥资设计、修建了地理园、生物园、天文台等校园景观。室内的生物园采用声光电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段,展现自然生态系统;室外的生物园分为标本区、生物进化链展示区、盆景区、水景区等多个区域。地理园和天文台有地质结构展示、各种实景沙盘地图、穹顶观天台、天文望远镜、矿石展示等,学生在课余徜徉于景观中,感受着科技的神奇与魅力。
    此外,学校的各种树木上,都悬挂了相关的科学数据,让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种属、特性;很多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重庆一中|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尊重自由激发自觉|欢迎浏览本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