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毕飞宇:语文学习要按老师教的学
2018/12/15 9:02:49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



活动现场 活动承办方供图


首届“作家进校园”与“校园写作计划”文学教育活动昨日在重庆一中启幕。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乔叶,朦胧派诗人欧阳江河,先锋派作家李洱,当代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张者,当代作家宋潇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评论家张清华,文学批评家丛治辰等10余位文学大咖走进中学校园,与师生面对面畅谈文学的魅力。
毕飞宇坦言这是他第一次站上中学的讲台。但他给中学生的对话却直抵内心:“文学应该是人一生中必须有的。大家要多多阅读文学经典。阅读文学作品没有秘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通道。”
作家教儿写作文
他总强调不要听他那一套
毕飞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他所著的短篇、中篇、长篇小说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哺乳期的女人》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又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在同学们眼中,毕飞宇是闪闪发光的文学巨星,崇拜的偶像。
穿着绛紫色外套,围着黑灰色围巾的毕飞宇却谦虚幽默地说:“今天我给大家交流的不是什么‘正道’,你们还是要听老师的,走大门进入文学的殿堂。但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用上我的方法,从窗户里也跳得出来。”
毕飞宇对儿子的语文学习最多的建议就是多读些经典,“有时我会忍不住指导一下他,但总是给他强调,不要听我那一套,要按老师教的学。”儿子现在上大学了,学的是理科,但他觉得儿子的文学修养还可以。“不论你们今后学什么专业,我觉得文学是一生中必须有的东西。阅读是多样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进入的通道。”
语文到底是什么?
他说是“自己”和“他人”
语文到底是什么?毕飞宇将语文看成“自己”和“他人”两个问题。细分一下,语言这一块又由语法和修辞两个问题组成。
语法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社会的法律化的问题,是解决的一个“群”的问题。不解决“群”的问题语言就失效,有了语法所有人都可以“群”。所以在他看来,这是中学语文里头要花大力气面对的一个重点。
而修辞面对的是一个语言的个人化问题。毕飞宇说修辞是我们的性格,在修辞学里面有一个东西叫语气,语气是语言里面一个重要的生命。“比如我跟朋友在小酒馆吃饭,我们刚进去,有一个彪形大汉,盯着我们看。我会用什么修辞手法写下去呢?”他说,作为一个江苏人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为什么看我呢?“这是我内心的语言,这是最本源、最原生态的一个修辞。”毕飞宇说,如果他是一个上海人,他也许会小小地嘀咕一下,“看什么看呀,没看过我啊”。如果是一个北京的大姑娘,发现这个人盯着她,她可能说“吃错药了吧,干吗呢你”……作为一个写作的人,我们要面对这个具体的人,面对这个人具体的性格,所以“我跟朋友在小酒馆吃饭,我们刚进去,有一个彪形大汉,盯着我们看。”下一句用什么样的修辞,千差万别,它由不同的性格带来。
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当中,获得审美快感的一定不是看哪一个作家在他的语言当中如何去呈现他母语的语法的那个东西。“我们为什么在看小说的时候,通过语言,能够获得如此强大的审美快乐,说白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魅力的表达者。我们通过语言最后看到的是那个人,如果我们一定要说我们热爱语言,不如说我们热爱人,我们热爱生活。”
考场作文少性情
阅读还是少看“网络文学”
先锋派作家李洱给师生们分享了一个故事。
几年前,李洱参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重庆一中|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尊重自由激发自觉|欢迎浏览本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