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重庆一中优秀教师袁祥华:年近八旬依然心系讲堂
2019/10/14 10:03:39

编者按:
方圆有度,师者无疆。
教育从来没有什么边界,无论何时、何地,总是由心出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万千教师心系教坛,承担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作为一所名校,重庆一中也有这么一群优秀教师,他们身担重任,“以心换心”,是全能的班主任,也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从青葱年华到两鬓斑白,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教坛,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从重庆一中走出去的优秀学子。
幸遇春风育桃李,今天,我们有幸走进重庆市第一中学,探访了三位25年以上教龄的中老教师,听他们诉说什么是“人生的价值”。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2日10时30分讯(韦燕) 在重庆一中,提及老教师袁祥华,大家都会肃然起敬。这位1940年出生的老教师,几乎是与新中国栉风沐雨的70年血脉相连,她见证着新中国教育的变迁,也见证着新中国由弱变强的复兴之旅。她身上有着老一辈先生们做教育的坚持与专注,也有为人师长爱生如子的仁爱与慈怀。
 

袁祥华近照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在一中,她是年轻教师和同事心中的“传奇”,也是学生眼中“不是亲妈胜似亲妈”的班主任。从“袁妈妈”到“袁婆婆”,风雨五十多年,最大的学生也已70高龄,袁祥华就这样用爱为学生撑起了一片又一片碧海蓝天。将一中学生从初一带到高三,年复一年,创造过无数喜人成绩,获得学生家长的一致敬爱。
如今年近八旬,青丝变白发,腿脚不便,一身病痛,但依然声音洪亮,阳光乐观。骑着红色的代步车,每天在玉峰山蜿蜒的小路上哼歌散步,得了空还会在网上自学些绢花编织、编串手提包等。干了一辈子教学,袁祥华说她“闲不住”也“坐不住”,她喜欢动脑和动手。
 

做手工的袁祥华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学生到访家中探望老人 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我是三个志愿填的中师,中师!中师!中师!”
1953年,袁祥华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由于家中几代人都是教师,祖父和妈妈也是小学校长,从小就在学校长大的袁祥华,对于教师总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归属感。
老人曾感慨地说:“我特别喜欢学生,我不知道是不是天生的……”
以至于初中毕业填志愿时,袁祥华也是毫不犹豫地选择读中师,“我是三个志愿都填的中师,中师!中师!中师!”谈及此,袁祥华依旧激动万分。
学生时代的袁祥华,成绩优异,不负所望,一路保送,从重庆第一师范学院再到西南师范学院,表现出色,直至毕业;工作后的她,从重庆第二师范学校到南坪中学再到重庆一中,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送走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96年退休之后,仍心系讲台,坚持为学生继续上课、辅导功课。
“教育从来没有边界,不分学科,不为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而生。”在那个年代,为国家的需要,袁祥华摒弃自己喜爱的化学,走上思政的讲台,一生无悔。“尽管那个时候的政治课很难上,没有年轻教师喜欢,但党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而对于袁祥华个人而言,育人的获得感远胜于教书,尽管在教学上她也出类拔萃。
“学生面前无小事”
袁祥华也是最早走上“电化教学”的一批教育者。“那时候条件没这时候好,不像现在多媒体教学那么丰富。政治课很枯燥,学生不爱听老师不爱上。”
怎么办?一个学生将来能否成才,未来能为国家做多大贡献,智力是一部分,但更关键的还是品德。因此,为了上好思政这门课,袁祥华就自己买胶片,设计幻灯片,和学生一起画邓稼先、苏步青等榜样人物,买唱机,放广播,读故事。总之,那个时候能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重庆一中|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尊重自由激发自觉|欢迎浏览本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