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一中杨镒交:人生十字路口 陪孩子慢慢长大
2020/12/24 15:47:06
人民网重庆12月23日电 “杨老师,什么时候轮到写我呀?”“我的姐,您还没写我呢,好久写我呢?”这个和孩子打成一片的英语老师,是重庆第九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班级工作案例一等奖获得者--重庆一中教师杨镒交。
她曾许愿要为每个学生写一篇成长日记,然而班主任工作的繁忙远超自己美好的想象,弄得每每有学生追问什么时候轮到自己那一篇,她都一边哭笑不得,一边拍胸口“记着呢,会有的”。
杨镒交。袁杰 摄
观察孩子
激发本能自觉 用爱解码青春期
杨镒交有一本爱的“日记本”,在她的空间里有很多篇日记,详尽记录着她教过的学生,有自习迟到,不交作业的Z同学;有历经涅槃创造奇迹的H同学;有发誓要考过自己心仪女孩的T同学……有孩子们的笑料,有糗事,也有苦尽甘来的转变,每篇都详尽记载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难忘片段,如果不是对这些孩子爱到骨子里,是万万不会“自找苦吃”在繁忙的班主任工作后挤时间干这些“琐事”的。“现在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的行为解码出来其实是有很多的内心需求没有满足。”
杨镒交为了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她制作了自我评价的调查表,制作了改善亲子关系的调查表,她给每一个孩子写明信片,给每一个孩子写信交流,和孩子们在班会上,在信件中,在谈话里,聊孩子们最在意的事,解孩子们的困惑,探讨如生命的意义等话题。“我想知道孩子们的真实想法,我很感激他们让我走进他们的内心。”
遇到孩子考差了,杨镒交从不急着责备,她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对孩子说“你现在很难过吧?你需要的是了解你自己,你觉得现在能做些什么?我可以帮你。”此刻的解码方式是共情、尊重和沟通,“孩子有了自尊感,主动想要努力了,接下来再是一起来探讨怎样来改进”。比如和孩子商量,周末几点起床更适合自己,把学习的效率最大化;比如结合孩子体育、艺术等特长,尽可能地让他们在班级、在学校崭露头角;比如在她的课堂有一个课前3分钟的展示会让孩子用英语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时谈到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这个展示会变成5分钟。她说,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参与进来,才能激发其一切行为的自觉。
引导孩子
人生十字路口 我陪你寻找方向
杨镒交回忆自己读高中时,处于青春期的她心里充满了迷茫困惑,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因此留下了遗憾,她不想她的孩子们继续遗憾,“我想成为自己理想的班主任,照亮孩子们的路。”爱心是教育里面很重要的一环节,她想做良师,做益友,做孩子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杨镒交觉得,要和孩子打好交道,就要学会沟通,而沟通,最重要的就是从“心”开始,所以,她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她提到了近几年社会上一个热词“内卷”,说现在的孩子其实从小学开始一路都是拼杀上来的,很多时候都无法静下来想过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更多的是被一直推着去做所有事。等积累到一定时间,孩子就会发现人生找不到意义。“他会出现心理学家提到的“空心”,想办法逃避现实的一切,觉得游戏更轻松,网络更轻松或者别的途径,即便成绩很好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挣扎。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多的应该像一个人生导师一样去引路,帮孩子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杨镒交说和孩子们交流时,她总是先仔细听孩子说,了解孩子们内心的想法,再智慧地提问,引导孩子们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助人自助。她笑着说:“还有家长送我戒尺,说孩子不听话我可以打,哈哈哈,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弟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重庆一中|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尊重自由激发自觉|欢迎浏览本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