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4-23] | 来源:新闻中心、 校友会 作者:文/张群力 图/陈苏 | [字体:大 中 小] |
——高65届校友王玳瑜报告会
“50年前唱毕业歌,惜别方少年,儿孙早成行。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们,感谢共同度过青春年华的同学们。三年一中,受益终生”高65届校友王玳瑜毕业50年后回到母校发出了深深的感怀。
2015年4月20日下午,高65届校友王玳瑜在学校艺术楼大礼堂举办了一场题为《中西方发展道路比较》的精彩报告会。党委副书记郭斌、校友会执行秘书长张群力、高2017年级组长成林、陈华强和1000多师生参加了报告会。郭副书记主持报告会。
王玳瑜校友说,我是1962年秋季考进的一中,是一中扬起我人生的风帆。记得当年灾荒年刚过,物质生活是贫乏的,但学校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既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又培养了我们的能力,使我可以从容面对其后50年生涯中的风风雨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一中教给了我们坚实的知识,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严谨的作风和顽强进取的精神。学习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辈子受用不浅。周宗渝,唐旬季,刘利智等老师的课,我一辈子都记忆犹新。”他自豪的说。
他回忆“一中非常注重方法训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965年我们有9人考进清华,当年重庆市也只有13人,南开2人,41中1人。”
作为海外华人的王玳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和平崛起、华人与祖国命运一脉相连、荣辱与共、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等方面,列举2002—2003年非典、2008年北京奥运和亚投行等事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师生们讲述了一个真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祖国有多强大,海外华人地位就有多高。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他勉励学生们要勤奋学习,放眼世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锻炼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学习是硬道理,人生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是一定不会成功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再次感谢母校的培养之恩,使我们没有虚度50年的年华,能把握住人生沧海的航船,为国家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王玳瑜说。
他用一首七绝《熊大经题字匾》结束报告会:
名苑弦歌气象新,曜星烛火映辉成。中天一柱杏坛立,华夏争听雏凤声。
王玳瑜简介:
1946年9月出生,现居加拿大首都渥太华。1965年由重庆一中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力学进修班。获清华大学工学学士,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工学硕士。1985年重庆建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卢布尔雅那大学访问教授。1989-2012 多伦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加拿大威索软件公司研究工程师,加拿大邮政集团公司总部高级数据设计师,IT分公司资深技术顾问。
曾任渥太华清华大学校友会会长,渥太华中国大专院校校友会会长,加华文化基金会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中央统战部)理事,加京华人抗非典委员会主席,加京华人支持北京奥运会国会山集会游行总指挥,渥太华汶川地震赈灾委员会主席。
现任加拿大华人国会山春节庆祝活动历届组委会(2012-2015)共同主席,中华会馆顾问,中国驻加大使馆教育处科技咨询专家。
重要活动:建国60周年北京游行庆典特邀海外观礼代表。出席加拿大历任总理克里迪安,马丁,哈泊欢迎中国领导人的国宴。参加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访问与加拿大华人代表会见会。
重庆一中新闻中心 校友会
2015年4月22日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