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斑驳,情愫醇长——眷恋,在重庆一中的六年
[日期:2017-01-21] 来源:  作者:丁铭洋 [字体: ]

 

【作者简介:丁铭洋,2010-2013年在重庆一中寄宿学校(渝北校区)读初中,2013-2016年在重庆一中读高中。20166月,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城市大学,现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及生物医学工程系。】

 

 

 

寒假,我趁着大多数旧同学都没放假的档儿,清闲地重访了初高中。过去的六年时光,都与重庆一中这四个字相连。如久置花丛不闻其香,在校时不曾觉察自己对学校有几般眷恋,反而是走出去,在另一方土地待上一阵,再闯故地,才发觉思念甚深。一草一木,红砖转楼,黑板白字,师生笑言……记忆中的东西鲜活在眼前,心底又多了点踏实。

 

 


 

我初中在重庆一中寄宿学校度过。初一进校时轻轨还没开通,学校四周环境僻静。当时想着,好一个闭塞的读书之地。周一到周五,都是呆在学校的。宿舍,教室,食堂,操场。四点之间,任意连线,交绘出我的生活网。这张错综复杂的网里兜了不少有趣的小事儿。还能想起赖床快迟到了,冲到妈妈超市买面包的画面;还能想起数学课上,忐忑等待老师抽问的心境;还能想起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起老师却还不说放学时,与同桌交换的眼神儿;还能想起在操场练长绳,手上被勒的红印……好像每一个小地标都能扯出大段大段的回忆。

 

当然,网线交织出的方块还是被学习填充着。清晨有阳光时,大家已经坐在教室上了一会儿早自习了。接着是各科老师挨次登场,带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将他们小半生的学习经验与积累都讲给我们。现在已经不能细说出哪个老师当年是怎样让我们又爱又恨了,只是重回学校那日,在语文老师班上看他用幽默逗笑我的学弟妹后,面对似曾相识的笑脸,才感觉岁月在老师那,庄严地轮回着,而我们背负着他们种下的不求回报的期许,去探索更宽广的世界。

 

后来轻轨通车了,学校周边的店铺也慢慢发展。但这个城市的旋转动摇不了校园的朴静。我说那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四月樱花守时开,十月金桂照常来。读书时是不会意识到这些的,还是会抱怨着作业,担心着考试,然后跌跌爬爬,来到了一中高中部。

 

高中本部校园就在商圈旁边,但一道门几堵墙,便将花天锦地锁在了外面。特别喜欢学校的树。进校,两边的黄桷枝丫繁盛,撑出绿色穹顶。夏天午后踏着细碎的阳光渣儿去教学楼,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还有校训壁后的古榕,项家院前的银杏,食堂旁地理园里的柿树,四二一广场草坪上的小叶榕……一棵一棵站出了四季美景,烘出一中静雅之气。

 

高一高二在综合楼,教室极宽敞,男孩子们经常下课后在后排空地踢球,还曾踢坏几块天花板,为此没少被担心我们安全的班主任批评。这股爱运动的劲儿却也让我们在篮球赛、足球赛和运动会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九班加油的呐喊声像击钟后长旋的回音,如今只能循着脑海里缥缈的声音回味大家一起为班级奋斗的时光。

 

高中的学习任务较初中是重了许多,与桌子板凳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长。好在老师也体谅我们,总是把课堂弄得妙趣横生。模仿着谢老师的口头禅算一道道数学题;念着张老师的小球画下一个个受力分解;惦记着春哥放的电影片段把语法看了又看;品味着邵敏的课文朗诵写一篇篇诗歌鉴赏……白日悠长,知识混合着笑声跳跃进脑海;夜晚静谧,笔杆为刀枪在星辉下与习题斗智斗勇。

 

高二假期就搬到二教楼,学习气氛跟着教室空间一起紧张起来。听说二教楼风水好,虽是迷信,倒也稀释了些许对高考的担忧,好似有了护身符,底气便足了些。地理位置的挪移,初还带来些同学间的陌生感,而后这种感觉迅速被密集的课程和似乎做不完的作业冲刷掉,补上的是一种并肩作战却又默默互相较劲的情谊。课一堂堂上,作业一本本做,太阳升起又落下。玻璃窗外的爬山虎,满满地贴着,慢慢地枯萎,又迅速郁盛;楼底的栀子花,结苞,开口,怒放,又渐渐凋谢;角落的小池,金鱼悠闲地游着,乌龟和池底的硬币一动不动。




 

三百多天,喜欢在第二节课后去食堂补充能量,喜欢和朋友下课抢去办公室问问题,喜欢晚自习课间放下笔靠在教室外栏杆聊天,喜欢放学后去操场跑会儿步。三百多天,用光了无数笔芯,整理了无数试卷,问过了无数问题。三百多天,老师在讲台将重点反复提,在办公室随时解答我们疑惑,一张张试卷改,一道道易错整理,一场场研讨会参加。我们独自上战场,披荆斩棘的剑却由太多人助我们打造。

 

回学校那两日,走过曾经每天都走的路,见着老师们,除了亲切,只剩感激。重庆一中这四个字,没什么特色,它只是用六个春夏秋冬,教我读书之乐,赏我师情友谊,印下淡而不忘的回忆。今日离开,无建功立业之大志,但求勤学上进,回头,无愧明礼崇德、求知求真之训。

 

录入:余波 | 阅读:

重庆一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