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文存|程晓鸥:回首彼时,星星点点,我仍是一中放飞的风筝啊!
[日期:2017-03-11] 来源:程晓鸥   作者:程晓鸥 摄影:骆勤 周鹊虹 [字体: ]

   作者简介:程晓鸥,2010-2013就读于重庆一中寄宿学校(渝北校区),2013-2016就读于重庆一中。2016年高考702分考入北京大学,现就读于北大数学科学学院。


  记得《小时候就在想的事》的封底上写着,小豆豆回眸当年,发现长大后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源于自己的童年。在一中度过的六年青春,大概也将影响深远。

  初中时的我渴望走近这个社会,也不知为何,或许是逐渐觉知到自我与社会概念。当时每一位同学都需要参加一个小调研,我的题目有关“洋快餐”。我们不仅采访班里的同学,还走上街头,向路人提问。曾在一个午后走进观音桥一快餐店,向食客介绍着自己是重庆一中学生,而后提问。有怀疑与拒绝,更多的却是耐心友善的回答。现在想来真是拙稚,我们没有打印问卷没有准备奖品,只是听着回答记着笔记。又真有勇气,也竟然没被拒绝得灰头土脸。初二的“雷锋精神”主题班会比赛,我们希望采访身边人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于是某个清晨,我带上相机,在小区里转了好几圈。保安叔叔在镜头前紧张又和蔼地说普通话的样子在记忆里亮着。

 

 

  一中鼓励着我去探寻去感受去思考,给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开了一扇窗,美好又真实。其实不仅是了解社会,我们还关注生活的点滴。假期作业便是好例。拍过社区锻炼的大妈,为水仙的长叶开花担心过一个寒假,思考过废物利用……开学那周,桂树亭亭如盖,假期的小成果摆在桂香里,小广场蓬勃着青春,一种和它的春日樱花相仿之物。如今樱花仍在书页里夹着,如同回忆,我却知道光阴像三秋桂子,留不住的。只是回首时,星星点点。

 

 

  高中学业压力增大,活动相对少。高一高二在平日学习之外投入最多的便是数学竞赛,为了竞赛也错过了另外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比如没能去五云山寨和全班同学爬毕业墙而后哭一场。抛开功利的东西,竞赛本身的过程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个深入了解数学的机会,从表面的定理性质到内里的思想方法;同样也是一个融入欢乐集体的机会,我们会吐槽所谓“平凡”“易见”。从综合楼到培训楼再到二教,不变的是我坐在下面仰望黑板上和同学笔下的方寸宇宙。高中的数竞关注的是“中等数学”,所以相比其他学科,知识本身与大学没多少直接联系。然而对于思维尤其是兴趣,竞赛却是伊甸园般的存在。

 

 

  高三是向高考全力以赴的日子,却也是我成绩起伏最大的日子。高三下期,状态一度不佳,考试又正密集。最初会有些不安,几次之后逐渐接受这种状态,心态反倒平和了。老师也常鼓励,用往届学生逆袭的例子。毕竟陷于情绪泥淖踯躅不前必无所获,不如趁着“露侵驼褐晓寒轻”早行一场。栀子,幽竹,乌龟,金鱼,一方穹苍,一如既往的平静。学习之余看看二教的它们,会得到宽慰。

 

 

  进入大学已一学期,在课堂展示时会忆起语文课前的小演讲;在课后提问时会忆起老师在午餐时间答问的耐心;在有关美术史的课上会忆起那位富有才华又严谨的老师;在锻炼时会忆起百日长跑的传统;在参加公益时会忆起对社会的关怀。或许本文未提及太多有关学习的内容。其实每次升学,带上的更多是学习态度与思维方式,知识只是培养它们的一种载体罢了。这六年,自以为习得的最重要一事是认真,而这自然受益于氛围。于是愿意尽力于每一个学习环节,而不是在大神云集处好高骛远;于是愿意尽心完成每一篇论文,而不是消极制造学术垃圾;于是愿意坚守活动里每一份职责,而不是稍加尝试便借口划水。

  我想,彼时与此时交相辉映着,我,仍是一中放飞的风筝啊。

录入:余波 | 阅读:

重庆一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