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5-16] |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 [字体:大 中 小] |
嘉宾简介: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校长唐宏宇
唐宏宇,重庆市第一中学校校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第五届党代会代表,重庆市沙坪坝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常委。任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曾获全国、省市科研成果一等奖、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在继承和发展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自觉力,成就自觉者”的办学目标。主研国家级、市级重点课题8项,担任中学政治教参、高考指导丛书等12部教育著述的主编、副主编,在《人民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政治教育》等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
现场视频图片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新华访谈。去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发展的导向功能已呈现出来。
[主持人]
“核心素养”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两个重要命题展开,具体到各地区、各学校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地,并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当下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长唐宏宇做客新华访谈,分享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首先非常欢迎唐校长,您好!请先和网友们打个招呼。
[唐宏宇]
主持人好,电脑前和手机前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
我们了解到,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自办学以来,先后获得诸多荣誉。“示范”、“品牌”这些名词,已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办学高度和育人深度。那么,在学生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方面,重庆一中有哪些最重要的经验?
[唐宏宇]
在我看来,一个学校的“示范”“品牌”都是外在的形象,其本质是学校的办学高度和育人的深度。我认为,高度来自于办学理念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育人深度源自于教育的深层开掘与细节经营。要说哪些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应该包括办学理念带来的育人精神与教育追求,课程建设所带来的发展基础与育人平台。在今天,特别需要一种尊重人的教育自由,一种激发人的理性自觉,一种教育人的实际行动:从学校走出来的孩子,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善良、正直、诚信、智慧、幸福、具有创造力和敢于担当的中国人——这是判断学校本质最重要的表现。
[唐宏宇]
一是办学理念走向文化。办学理念的最高境界是发展成为一种育人的文化。古人强调以文化人正是这个道理。文化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不断为师生的生命成长提供有效帮助的行为过程。梁晓声描述的“文化”具有四个表征,即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我想,我们的育人理念,尊重自由,激发自觉,就是要开掘学生植根于内心的修养,尊重学生的发展自由,进而激发学生无需提醒的自觉,最终形成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唐宏宇]
二是课程建设走向体系。课程体系是办学理念的具体化和依托。我们把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重庆一中现在已经建立了数学、英语、物理三个重庆市学科课程创新基地,有 9门重庆市精品课程,课程数量多、学科覆盖广,课改研究深。目前学校成立的课程中心,集中力量,创新精品课程的选修和研发。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学校各个学科的发展,推动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
[唐宏宇]
重庆一中现在已经有12类、16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1000余个选修课选题,开发有20余种校本教材,建设了8类27个校外课程资源基地,有科技“四小活动”(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综合实践三三模式、家长课程、一三九德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国际课程、STEAM国际创新课程等特色项目。我们将依托学校现有的学科基地与精品课程,进一步完善高中选修课程的分类、整合与体系建构,以科研课题为载体研发课程,形成科学合理、体系完备、便于操作、富于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唐宏宇]
三是教育活动走向细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发展人。因为,教育的本体是人,教育质量的本质是人的成长,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重庆一中师生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体育、艺术、科技等各方面的活动层出不穷。比如科技活动月种类繁多,持续一个月,通过各种活动的洗礼,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激情往往被点燃了,对科学的理解加深了。
[唐宏宇]
阅读活动是学校倡导并进行的常态活动。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我们除了开展一系列诸如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讲座报告、图书漂流乃至游学等活动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硬件建设,比如教学楼教室新建了班级书架,让教室内外处处可见图书,师生可随手翻阅。我校有500年历史的项家书院,是一处古色古香的重点文物老宅院,有着浓郁的书香氛围,是一中人的阅读场所和精神殿堂。5月9号,重庆一中荣获全国最美校园书屋称号(全国仅49所学校入选),这是对我们传承厚重文化的鼓励和鞭策。也请主持人有空到我们的项家书院坐坐。
[唐宏宇]
我们教育者始终坚信一个信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他们都有触摸高天的生长力量。成就自觉者的这些“缘”与“场”就藏在一个个潜移默化活动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实现着我们教育的自由和自觉。
[主持人]
刚才唐校长跟我们讲了很多文化与理念育人的内容。那么,契合到去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正式发布,如果就中学阶段尤其是重庆一中的校情、学情来看,学生在核心素养诸多指标上,应有哪些具体表现和水平特点?学校如何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唐宏宇]
在我们学校的课程体系当中,我们将发展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置的素养起点;在“尊重自由、激发自觉”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将“全面发展、分层发展、个性发展”三层发展为课程设置的培训目标;在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三对课程关系的基础上,梳理和构建了以"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三类课程为内容的重庆一中课程体系,以达到培育自由自觉全面发展的人的总目标。
[主持人]
除了课程外,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由教师创造性培育的,有情怀、有智慧的教师团队的力量才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对广大教师构成了什么样的挑战?
[唐宏宇]
学校发展要以教师发展为核心,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学生。要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无论是教学观、知识观、课程观、人才观等还是教学形式、方法手段都需要教师实现更新转换,从优化教师结构、整合师资队伍做起。首先从教师招聘方面来讲,我们注意教师学科背景。海纳百川,招贤纳士,不拘一格选人才,除了选聘名校优秀师范生,还选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海外留学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到我们学校来,补充新鲜血液。特别要说一下,一中高中毕业考上清华北大的,也愿意回到我们学校来当老师。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不断丰富教学风格,可以防止学术“近亲繁殖”。另外,我们请来学者蒋昌建、小说家苏童、诗人欧阳江河、教育名家程红兵等,与师生见面畅谈;我们走出去,零距离学习先进经验。我们有一个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对在职教师的异地高端培训。2016年,我们派出了210名教师到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高端培训,2017年又将派出200名左右的教师到北京大学进行专题培训。重庆一中的教学不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我们相信,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主持人]
值得关注的是,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但有观点认为,只要考试的指挥棒存在,便只有分数才是王道,而教育领域中“唯分数论”、“知识本位”、“评价体系单一”等现象更长期存在。结合学校实际谈谈,怎样对核心素养教育的实施情况作出“量化”评价呢?
[唐宏宇]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谈几点意见。第一,在全国、全市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在优势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想要保证公平,统一考试是评价测量手段中成本最低的一种。并且这种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比如雅思、托福,美国的ACT、SAT,日本的共同学力考试,说明它具有足够的信度和效度,是比较科学的评价手段。
[唐宏宇]
第二,评价测量如果只看重结果,把人的因素放在一边,显然是有问题的,因此我们要把过程评价、多维评价等放进来,比如学业成绩水平、自主招生、体音美特长生、小语种推免生、专项名额等,还有前两年重庆实行的外语听力一年两考、江浙一带今年实行7选3等,都是避免评价体系单一的有效尝试。
[唐宏宇]
第三,我们强调发展过程评价。全国高考是必须要有的,过程评价也很重要。重庆一中在努力探索构建全面、细致、贴合重亲一中学生实际的量化考评体系。比如说从去年开始,实行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如果学生有旷课、学术不端、考试作弊等行为,会对学生的诚信分数产生影响。相反,诚实守信、创新钻研、品学兼优、情商较高的学生,相应分数就高。
[唐宏宇]
第四,教育中当然要推行量化管理,但更要关注人的核心地位。人,才是教育的核心,所有的素养就是在人的基础上发生。我们重庆一中更看重人的潜能挖掘,所有教学过程的开展都围绕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健康成长进行。
[主持人]
说到教学评价改革,不仅各地区、各学校进行了许多探索,近年来高考改革亦是动作频频,如2016年重庆已重新回归全国卷、二本与三本合并录取等等。那么您站在中学校长的角度来看,高考本身的改革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相呼应的吗,学生应如何应对?
[唐宏宇]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本轮高考改革从考试科目和高校录取机制两个方面作出重大的回应。从考试科目来讲,2018年进校的高一学生,三年学习毕业以后将全面推行高考“3+3”模式。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竞争,选择最好的学科成绩来应对,可以减轻学生应考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这就呼应了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如“乐学善学”“自我管理”等。
[唐宏宇]
学生应对的策略用一句老话讲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学生始终着眼于发展的自己“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核心素养,提升自己全方位的品质与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高考改革的趋势。因为趋势本身就是朝着“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来的。
[主持人]
从2014年“核心素养体系”概念的首次提出,到去年9月总体框架在北师大的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教育在我国各省市、各学校相继落地实施,就重庆一中而言,在推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过程中,还面临哪些阻碍或困惑?
[唐宏宇]
阻碍或困惑各有一点。一是短期内,社会舆论对显性的高考成绩的关注可能还会热过对隐形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照。二是我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主持人]
其实无论面对怎样的阻碍和困扰,我们找到教育行业的前辈,他们所说过或者有相应的经验,作为我们解决困惑的指导方向。其实这一点,我想说到的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有人说,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质。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化学,不是让他成为化学家,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化学和没学过化学有什么差异?化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您怎么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唐宏宇]
其实这句话一直都在影响着我们教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在一中的学校教育中,我们既关注现阶段的学生能从一中获得哪些知识和能力,也更加关注他们毕业,甚至未来走向社会,作为一个公民,在一中的教育能给他们终身的作用是什么?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什么样的公民是国家需要的、对社会有用的、合格的公民。因此这句话从侧面提醒我们,学校教育应该尽快走出和突破知识本位和应试本位的藩篱,让学校成为一个自觉者的“乐园”,即让学生既赢得高考又赢得人生。
[主持人]
如何促进核心素养落地,使学生在身体、智力、道德、思维、精神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面向未来实现全人教育?这是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一项重要命题。在今天唐校长的精彩分享当中,对命题的解决和思路,是否真正找到了一些思路和方向呢?再次感谢唐校长作客新华访谈,也感谢网民朋友的关注。下期节目,再见。
[唐宏宇]
再见。
新闻来源:;isappinstalled=0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