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如何从观察进入写作?知名作家走进重庆一中传授写作经验
[日期:2018-12-16] 来源:华龙网  作者:记者 张华 [字体: ]

华龙网12月15日14时14分讯(记者 张华)“文学如何走进学生心灵”“如何从观察进入写作”,这是不少师生困惑的难题。

那么,对于知名作家来说,面对这一难题,又有哪些写作经验给学生传授?昨日下午,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和重庆一中共同发起的“作家进校园”与“校园写作计划”启动会继续在重庆一中举行,知名作家张者、毕飞宇与师生面对面,讲述文学与写作那些事。

活动现场 谭超然 摄

学生们认真听讲 谭超然 摄 

作家张者与一中学生对话 谭超然 摄

多读中短篇小说 文字可以“锁”起来

14日下午,在“如何从观察进入写作”探讨中,作家张者从作文写作和文学写作出发,建议同学们要在学好语文课的同时,多读当代文学的中短篇小说集,并把这个阅读变为经常性的。

“光有读不写不行,怎么写?有老师的命题作文,也有参考各种作文的范题,但我认为,提高作文的正确方法是什么?隐密写作。”张者说,隐密写作就是将自己写出的东西不给家长和老师看,锁到柜子里。

在张者看来,隐密写作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文字,由于没有老师的批注,没有家长的干预,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写,津津有味地写,这对学生写作提高有极大帮助。

作家毕飞宇讲述“远古的劝说” 谭超然 摄

学生们认真听讲 谭超然 摄 

写作要注意中国文化中的隐形逻辑

在与一中高三学生对话中,作家毕飞宇以“远古的劝说”为题,从《养生主》里的“庖丁解牛”入手,从刀到庖丁再到梁惠王,层层解读庄子剥洋葱式的写作方法,并由此引出中国文化里的隐形逻辑。

“在西方的逻辑体系里,刀就是刀,刀的概念往下延伸,不管延伸到哪,都是沿着刀的概念在走,养生的概念就是健康就是养生,它也是沿着这样一个逻辑关系走,他们永远都不会交叉。但在中国,这两种东西为什么能够走到一块去,我认为在中国文化里头,有个很重要的东西,叫隐形逻辑。隐形逻辑是我自己造出来的词。”毕飞宇表示,隐形逻辑其实就是性和比。性是先言它物而言其所有叫性,比则是以它物比此物,这两者之间有隐形的逻辑。

华龙网:

录入:陈苏 | 阅读:

重庆一中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