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1-25] |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针对数学学科的复习和备考,1月24日,重庆一中数学教师邹发明接受了重庆日报记者采访。
数学试题尤其强调“核心素养”的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对现有考试试题模式进行了调整与丰富,更加适应新的“育人方式”的转变。
本次数学卷对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比较好的落实。如第3题考查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核心素养;第7题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核心素养;第20题考查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要会利用已有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
本次数学卷依旧传承“在知识交汇处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的重要命题思想。如第12题由函数、三角函数、导数交汇而成,把对函数性质的研究与三角、导数交织而成一道综合问题,从分式结构特征上也兼顾考查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第21题是解析几何与三角的交汇,体现了等价转化思想的能力立意;第22题是导数、三角与不等式的交汇,体现分类讨论、等价转化思想的能力立意,本题是高等思想的立意用初等方法证明的“结构化”的命题思路(本题是由“泰勒展式”构造出来的题目)。
本次数学卷也进行了一些考试方式的变动。对多选题给分规则进行了调整,对部分选对的由3分(山东卷)调整成了2分,这样降低了“靠猜”学生的得分;考查了开放性问题的小题,如第15题;双曲线以往不考解答题本次考了解答题,如第21题;对圆台体积公式进行了考查并要求记忆此公式,如第13题;以统计的正态分布考查填空压轴题,如第16题;考查了二阶递归数列求通项,第(1)问进行铺垫,第(2)问考查“等价转化为等比数列”或“等价转化为叠加法数列”,能力立意较强。
从对本次适应性测试及一些新高考试题研究来看,给同学们一些复习建议:
一、辩证认识本次适应性测试,不要因为考得差而气馁,平心静气分析问题所在,发扬不到最后绝不放弃的“坚持精神”。认真研究自己后期复习的关键得分增长点,认真研究常考考点与题型;
二、重视常见类型问题的不时“回头看”,力争会的问题“会而对,对而全”,强化准确度的落实。注重按问题或方法“类型化”整理自己的笔记与考试题,做到无“死角”清算与巩固;
三、对于优生,一方面要重视各个章节的选填题训练(尤其是多选题),既要把老师布置的选填题完成好、总结好,从中归纳出常考小题基础题、中档题与难题的章节与题型,解选择填空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如特值法、排除选项法、极端位置法、数形结合法等),自己又要重视函数、导数、数列、三角、向量、复数、不等式、圆、圆锥曲线、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等章节的小题分版块训练与总结,具体操作可以在课外套题上分版块选择性训练,形成经验与感觉,不断训练准确性与速度。另一方面,当然对于优生在巩固好三角与向量、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等中档解答题的基础上,重视解析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等难点章节的解答题拔高也是有必要的。强化选填题压轴题目的“结构化”研究,强化解答题压轴题目的“结构化”研究势在必行。如本次适应性测试压轴题就是用“泰勒展式”构造的结构化的题目,2020年全国卷的几道解析几何解答题也是圆锥曲线一般结构特殊化的命制思路。此外,对于立体几何试题后移、概率统计试题后移、数学建模问题、开放性问题等的植入(如适应性测试题第20题)等等,都要有一定的备考准备,要打破陈规,从不同角度去准备高考不同层级的试题,不要主观认为这不考那不考,说不定你认为不考的考了,优生在准备高考过程中对“偏、怪、难、奇、新”的问题与试题必须要有所涉猎与训练。
四、对于基础较一般与较差的学生,选择题以单选8个题加多选的第9、10题为主,第11、12题争取各得2分的准备。填空题以前3题为主,只需把老师布置的选填题和已考过的试卷中的选填题完成好、总结好,从中归纳出常考小题基础题、中档题的章节与题型,解选择填空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如特值法、排除选项法、极端位置法、数形结合法等),甚至把做过的选填题典型的反复做,做出经验与感觉。这类学生基础较薄弱,主张不仅要练还要时时回头复习,宁精勿杂。对于基础较一般与较差的学生,重点针对三角与向量、数列、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等中档解答题的训练与复习归纳,兼顾解析几何、导数与不等式的基础问得分就可以了。
五、提高计算正确率,这始终是与解题速度相矛盾的,大部分学生只能顾及其一,不能二者兼顾,很是痛苦。对于优生,如计算出现过较严重失误的,有时宁愿损失一些解题速度而去提高准确率;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凡是自己有把握的题型务必慢一点、准一点。平常可以这样去训练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一、凡是计算失误较严重或特别严重的,需要平时及考试在草稿纸上演算的步骤一步到一步,不许跳跃,草稿纸上的演算不东一下西一下、丢三落四,固定一题一个地方,从草稿演算到答卷答题讲究规范性;二、平时遇到较基础中档一点的训练试题卷,老师或学生本人可以考虑适当减少一点训练时间,要求学生速度加快,可能一些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快中出乱,乱中出错,然后在错后找出错因,及时整改,不断强化,也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三、计算失误较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学生在经过一、二两种方法的训练后,要学会心理暗示,暗示自己一定能做到计算准确、不犯低级错误,逐渐增加计算准确的信心,走出计算失误严重的困局。
六、至于从“适应性测试”怎么看“高考”?也需要辩证的认识,不能走极端。比如一些“适应性测试”考得不好的考生,不能因此认为高考希望渺茫,从而消极不求进取,“适应性测试”过后毕竟时间还有130天左右,而且这一时间段将经历二轮复习、高考查漏补缺期与高考冲刺期,注重了过程落实的同学上升的可能性还很大。只要落得实、静得下心,每天有计划、每天有反思,这样既可增加自信,又能防止紧张与恐惧症的发生,后期及高考取得较大进步也是有可能的。比如高2018级1班我的学生陈柯蒙同学就是典型代表,她在后期心态平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不断找老师帮助分析,调整复习与训练方法,最后高考竟以700分的高分一改先前的不利战局。所以不能因一时的失利就给自己妄下结论。当然另一极端就是“适应性测试”考得好的考生,不能得意忘形,必须继续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查漏补缺,要有忧患意识。“适应性测试”是有“小高考”之称的多省市大练兵,它对高考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与指导性,我们只有认真把这次大练兵当做高考前的重要热身模拟实验,化悲痛与快乐为力量,总结出经验,找到努力的方向,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便能在高考场上傲视群雄,赢得自己满意的收获。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