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9] |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王渝凤 | [字体:大 中 小] |
重庆一中90周年校庆 这一幕幕故事让人动情
几十年后归来,昔日的学生白发苍苍,但依然记得老师当初的谆谆教诲。几十年后的今天,老师虽然老去,但在她的眼里,他依旧是那个青葱的少年。
当刘鹏拥抱着昔日的老师,两人眼眶里饱含着泪水激动万分。
昨天,重庆第一中学校迎来90周年华诞,90年的时光里,这里走出去陈正才、王小勤、庞世荣、宋振骐、李惕碚、刘明侦、傅尧、古力等杰出优秀的校友,也在90华诞之际迎来了许许多多在这里度过青春年华的老人。
他们走进校园前是已经退休的老人,在家里是带孙子的长辈,走进校园后,他们又“变”成了少年,在昔日的校园里寻找记忆、寻找点滴。
也许,他们的人生就像那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7旬老人从山东赶来见室友
昨天的重庆,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一中的校园里,虽然春雨婆娑,但依然阻挡不了校友们的热情。和穿着校服的孩子们不一样的是,徜徉在校园里的,很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一位姓周的7旬奶奶告诉记者,她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1979年,从重庆一中考上山东大学后,在山东工作及生活了一辈子。如今退休了,也留在山东。但自己的根在重庆,她在10多年前回重庆买了房,“我每年还要回来和老同学们见几面。”
黄葛树下,周奶奶找到了很多当年的同学,那种激动的心情,完全抑制不住。
站在树下,周奶奶邀请其他同学帮他们拍照,“我们几个是一个寝室的,那个时候住一个寝室,感情好得不得了,像亲姐妹一样。”
4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带走的是岁月,带不走的是校园生活中留下的青春故事。
一束鲜花感谢曾经的恩师
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原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刘鹏也是重庆一中的学生,1964年到1967年间,他在这所中学求学。
站在台上,他动情地说,离开这所校园已经54年了,但依然记得学校的校训:明礼崇德 求知求真。
事实上,未来人生的路,他也遵循着校训在做。54年后回到重庆一中,刘鹏还记得,自己当年的班主任叫杨珍娜。当他手捧着一束鲜花,正要给杨老师时,聚光灯照在同样白发苍苍的杨老师身上,四目相对,顿时思绪万千。
老师当年给自己指明方向
人生一路开挂,简历让人羡慕。
1990年5月出生的刘明侦,28岁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如今还是四川省妇联兼职副主席。
专程从成都赶来,刘明侦在台上感谢了当初在学校遇到的老师和感受的校园生活。
刘明侦说,在中学读书时,是老师循循善诱让自己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而在自己进入国际部后,刘明侦还因为老师的教导明确了后来的方向和远方,这样的力量指引着她从布里斯托大学到剑桥大学,并毕业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
2018年1月,不到28岁的刘明侦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我很感谢母校对我的指引,这么多年,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记得母校的教诲。”站在台上光彩熠熠的刘明侦放下自己的光环,她认为自己还需要努力,而这一切都要感谢母校的培养。
莫言视频寄语探索语文创新
2016年11月,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担任主任的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与重庆一中签订“校园写作计划合作学校”,与重庆一中的缘分也很深。
他说,90年来,重庆一中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杰出人才,“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和重庆一中的合作,更加地丰富多彩,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示范作用,给我们的语文教育创造新的模式,探索新的可能性。热烈祝贺重庆一中90周年华诞!”
一中的杰出校友中科院院士宋振骐、李惕碚也来到活动现场,参加了母校的庆典。86岁的中科院院士宋振骐饱含深情地说,“学校变得比以前更美了,年轻的学生们脸上洋溢着青春。但是,几十年来,学校的奋斗精神没有变,学校求知求真的精神没有变。希望年轻的学生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坚定创新自信,瞄准世界核心技术,为建设科技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另一位杰出校友中科院院士李惕碚说,上世纪50年代在一中求学时,有的同学表达了这样的困惑:没有战争了,美洲被哥伦布发现了,作为这一代人很不幸,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事实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机会,当下的年轻人有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例如,世界自然科学也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希望年轻人继往开来,不断奋斗,不仅为国家安全、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也在自然科学发展历史上,写下中国人光辉的一笔。
青年科学家傅尧,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古力也现场为母校献上祝福。
六易其名
郭沫若黄炎培曾来讲学
为了迎接90周年校庆,重庆一中前不久展示了一系列学校的老照片。
通过照片,并通过校史记录了学校的变迁。
1931年,重庆市市立中学开办,起源于渝州市立公办中学。初名为“重庆市立初级中学”。
资料显示,在1931年到1936年期间,重庆市立初级中学的办学地点在较场口学院街天府庙、石灰市,后又搬迁到了渝中区两路口大田湾、浮图关支路。
1940年,重庆市政府决定在市立初级中学的基础上,创办一所拥有高中部的中学,定名为重庆市市立中学,学校定址于沙坪坝刘家院。1941年春,初中与高中合并,成立“重庆市市立中学”,成为重庆当时唯一一所初高中俱备的市立公办完全中学。
1941年8月2日,遭遇日机轰炸,学校校舍全毁,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学校的文化学习也没有停止。校史陈列馆里记录着这段岁月中,郭沫若、梁漱溟、黄炎培等人曾在1938年来讲学,胡愈之、田汉等人在1942年春来讲学。
从照片上看,当时的市立中学校舍非常简陋,山洞校址是砖瓦房,但墙壁却粉刷得很白,看上去特别干净整洁。远远望去,整个校园围着湖泊而建,让人有读书快感。
到了1950年,学校的名字又发生了变化,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市第一中学校。从几十幅沙南街的办学地点图上看,学校的变化非常巨大。
上世纪50年代,学校的大门是三道立柱,运动场不过是一块水泥地,运动场上的高低杠,是那个时期最重要的锻炼器械。
上世纪60年代,校舍最显眼的是几栋一楼一底的房子。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学校整个外观看上去宏大了不少。进入上世纪90年代,高大的教学楼成为校园的主体。
六易其名,最终有了重庆市第一中学校的名称。
项家书院
见证学校不一样的厚度
一中校史记载,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进驻重庆市立初级中学,周恩来、郭沫若、胡愈之、田汉等著名人士都在一中办公,与学校学生朝夕相处。
1952年,邓垦担任重庆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务,并兼任重庆一中校长。建国后的重庆一中,百废待兴。
邓垦担任校长期间,大力倡导教育改革。他还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成功布局一系列办学基础建设。如今的重庆一中校园内,项家书院还能看得到历史的痕迹、坐落在重庆第一中学校园内的古建筑项家院,是沙坪坝区内著名的历史最久而保存完好的名门豪宅大院。已列入沙坪坝区文物保护单位,有着近500年历史。1952年,重庆市立第一中学从城内迁回汉渝路沙南街。
从此,长期为重庆第一中学的校址。长期成为市一中的校部办公室、教研室和会议室,成为全校行政办公和教师活动中心,现今是市一中宾客的接待中心、校史陈列室。古色古香的古老豪宅大院,成为一中校史上历史悠久的名片。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