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4-10] | 来源:上游新闻 作者:记者 林祺 | [字体:大 中 小] |
4月9日,重庆市第一中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高三誓师大会,江苏卫视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主持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副教授蒋昌建走进学校,与高三年级将近两千名师生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
蒋昌建进入舞台,全场师生的热情被迅速点燃,掌声和欢呼声不断。对话围绕“成长、成熟、成才、成功”为主线,从蒋昌建的个人经历开始,与台下的师生分享了众多问题。
1988年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蒋昌建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投入“南下”的风潮。一番折腾后,发现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回到安徽一所中学教书,两年后考上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的硕士。
在复旦读研期间,他也试过很多实习机会,包括上海几家很好的企业。然而,他再次问自己那个老问题:“那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最后,蒋昌建选择回到校园,他说,身在校园,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同时,享有思想自由、观点分享自由的空间;况且,面对充满朝气的学生,心态也自然年轻和简单。这三点,是蒋昌建欢喜的。
1993年,蒋昌建随复旦大学队远赴新加坡参加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并折桂,获“最佳辩手”称号,有同学向他讨教,“如何在辩论中提升自己的口才?”
蒋昌建现场归纳了4点:“语言只是一个闸门,前提是必须存储知识,不然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就会空洞无物;所谓口才,讲究单位时间内信息量最大;口才好与不好,是放在一个沟通的语境中,讲究一个达到的效率,比如老师讲45分钟课,我只有1分钟没有听进去,这节课到达的效率就非常高;口才好不好,关键要目中有人,你与对方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在跟同学们聊到《最强大脑》时,蒋昌建建议,大家不要想着去挖掘自己没有任何兴趣的天赋,“天赋的提升和发扬不应该是逼出来的,而应该是顺着兴趣发掘出来的。”
一中校长唐宏宇表示,蒋昌建的人生经历,是同学们成长成才很好的范例,而将这场互动交流代替高考誓师,有利于通过他们喜欢的名人成功的经历,激励他们的同时,也缓解他们的考前紧张压力。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