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4-10] |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记者 秦健 | [字体:大 中 小] |
——不要挖掘没任何兴趣的天赋
昨日,重庆一中,蒋昌建在与学生们交流。 通讯员 骆勤 摄
重庆商报讯 离高考还有两个月,重庆一中高三年级昨日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减压活动,江苏卫视科学真人秀《最强大脑》主持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副教授蒋昌建走进学校,与近两千名师生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
良好的口才靠知识存储
下午1点半,当蒋昌建走上舞台,全场师生的热情被迅速点燃,掌声和欢呼声不断。对话以“成长、成熟、成才、成功”为主线,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开始,蒋昌建与台下的师生开始了面对面的交流。
蒋昌建1988年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1990年考取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研究生。1993年,他随复旦大学队赴新加坡参加第一届国际(中文)大专辩论赛并折桂,获“最佳辩论员”称号,1998~1999年,在耶鲁大学政治学系攻读博士后,期间曾经执教于耶鲁大学辩论队。
台下的师生纷纷被蒋昌建的经历所折服,在舞台上主持起来儒雅、睿智的蒋昌建,其辩论才能也是有口皆碑。学生代表现场向他讨教,“如何在辩论中提升自己的口才?”
“以学心听,以攻心辩。”蒋昌建现场归纳了四点:“语言只是一个闸门,前提是必须存储知识,不然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就会空洞无物;所谓口才,讲究单位时间内信息量最大;口才好与不好,是放在一个沟通的语境中,讲究一个达到的效率,比如老师讲45分钟课,我只有1分钟没有听进去,这节课达到的效率就非常高;口才好不好,关键要目中有人,你与对方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天赋不是逼出来的
“《最强大脑》里的选手像神一样的存在,他们真的太聪明太厉害了,那么,每个人要不要挖掘自己的天赋?”
“不要想着去挖掘自己没有任何兴趣的天赋,如果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这样的天赋可以去提升和发扬,天赋不应该是逼出来的,而是顺着兴趣发掘出来的。”蒋昌建说。
同学们该如何挖掘自己的潜能呢?蒋昌建建议,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政策当中去,而不是盯着课桌。如组织各种讨论会,进行头脑风暴,从小培养社会主人翁的角色意识。从小了解自己生活的社会、国家,以及影响到大多数人的环境本身。
他认为,积极备考的同时,学校也应该给同学更多选择,开更多选修课,多个领域、跨学科,让同学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你们要有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不至于进不了大学。唯一要训练的,是果敢和坚毅。”
在尝试过程中规划人生
对于即将应考的学生们来说,能够成功迈入大学校门是他们对自己的期许。有学生问道:大学应该怎么规划?
蒋昌建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答案,“我没有规划,一开始准备考中文系,因为有个文学梦。结果没录取,就去了政治学专业。当时看到音乐系、艺术系的学生,就带着欣赏的目光,内心有规划,想转系学美术,但是系主任称学美术,成为匠很容易,但是成为家很难。所以,我的大学是尝试的过程中,慢慢规划。”
“有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给自己做一些目标长远的规划,但你规划的事业、工作有没有给你成就感?不过,不管有没有规划,但是一定要保持一颗初心,我的初心就是要读书,读得还不够。现在的我也是经历各种选择之后,一步步走出来的。”蒋昌建说。
一中校长唐宏宇表示,蒋昌建的人生经历,是同学们成长成才很好的范例,而将这场互动交流代替高考誓师,有利于通过他们喜欢的名人成功的经历,激励他们的同时,也缓解他们的考前紧张压力。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