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3-13] | 来源:《校长思想说》全媒体报道组 作者:主编/王大伦,统稿/龙勇,文字/王静,摄影摄像/王果 | [字体:大 中 小] |
编者按: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市教育系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各中小学校长围绕如何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和实践开展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为此,市教委《重庆教育》双微平台联合华龙网推出《重庆中小学校长谈教育》系列报道,走进中小学,与校长面对面,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心得,谈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的思考,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努力,以期与更多教育同行一起分享和探讨。
关键词:尊重自由 激发自觉
【校长观点:随着核心素养的广泛提及,“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核心素养。】
《校长思想说》采访组:近年来,重庆一中在办学理念上提出“尊重自由,激发自觉”,将“发展自觉力、成就自觉者”定为办学目标。请问这一办学理念的提出,与核心素养这个关键词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唐宏宇:核心素养最终的指向还是人的发展,聚焦核心素养,让教育系统的工作者有了共同的目标。在教育世界里,就人的基本属性而言,有两样东西不可或缺:自由与自觉。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而自觉是指人的灵性的唤醒,即自我潜能的复苏,自我能力的认知,自我价值的觉醒。自由是自觉的前提与条件,而自觉既是对自由的自我限制,同时又是自由得以实现的方式。有了自由与自觉,人才有人之为人的意义,人才是创造的人。
由此我们提出“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的教育理念,以及“发展自觉力、成就自觉者”的教育旨归,其本质是就是呼应教育回归本质,回归对于人的核心素养的关注。
在十九大报告有关教育的论述中,“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等关键词,都充分的展示了教育回归本质的旨向。无论在过去,还是在未来发展中,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因素,因此教育必须遵循人的成长规律,教育最理想的生态,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创造文化的自由,激发每一个人创造文化的自觉。学校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到处充满生长机缘的“场”,人在其中,自由呼吸,自觉生长。一所理想的学校,就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的境界与格局。
关键词:推动教育创新
【校长观点:学校教育要主动去适应核心素养,在探索过程中积极转变,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帮助学生找到发现自我、成就自觉的有效路径。】
《校长思想说》采访组:课程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重庆一中作为全市乃至全国的知名中学,学校结合核心素养在课程改革上有哪些举措和案例?
唐宏宇:现在校园里的中小学生,大都是从2000年到2011年出生的,到第一步战略目标--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他们刚好24岁至35岁;到第二个百年目标,他们则是39岁至50岁的年龄,应该说,他们风华正茂,理应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脊梁。今天,培育青少年,让他们做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这既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也是我们本该有的教育使命。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重庆一中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之前就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重庆一中课程资源丰富,师生都可以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每一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与喜好开发系列课程。
重庆一中建立了数学、英语、物理三个重庆市学科课程创新基地,有9门重庆市精品课程,课程数量多、学科覆盖广,课改研究深。目前学校成立的课程中心,集中力量,创新精品课程的选修和研发。并以此为基础,带动学校各个学科的发展,推动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
如今,学校已经有12类、16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1000余个选修课选题,开发有20余种校本教材,建设了8类27个校外课程资源基地,有科技“四小活动”(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综合实践三三模式、家长课程、一三九德育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国际课程、STEAM国际创新课程等特色项目。我们将依托学校现有的学科基地与精品课程,进一步完善高中选修课程的分类、整合与体系建构,以科研课题为载体研发课程,形成科学合理、体系完备、便于操作、富于一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关键词:根植历史 立足现在
【校长观点:办学历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我们要根植历史立足现在,让师生们自由发展,努力达到一种自觉自为的境界。】
《校长思想说》采访组:核心素养的提出,在高位的教育方针和具体的教育实践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学校是如何将这座桥延伸到学校师生当中去的呢?
唐宏宇:当代社会,我们的物质生活到了一定的程度,应该有一些精神和情感层面的东西。重庆一中有八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这是我们最珍贵的宝藏,深入挖掘其中,足以让师生们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
今年5月,重庆一中荣获全国最美校园书屋称号,五百年历史的项家书院为同学们提供了优质的阅读环境。同时,学校还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担任主任的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的校园写作计划种子学校。
今年7月,何耽铭同学获得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全国特等奖(全国仅两人获得);李京雨同学获得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比赛一等奖。8月,周雨人、李逸韵两位同学获得第四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一等奖。
暑假期间,学校美术老师陈志豪用整个假期,手绘一中校园,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重庆一中别样的美;也就在这个暑假,重庆一中学生刘衍、陈子涵在国泰大剧院举办了个人专场演唱会,赢得了所有观众热烈的掌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充分发挥名校的人文精神,让师生能在一个相对自由、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深挖历史,传承一中精神。重庆一中是重庆市最早的市立现代中学,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就设在重庆一中,时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就在学校办公。在此期间,郭沬若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翻译进中国、《辞海》总编辑陈望道、国歌作词者田汉、中国人口学家马寅初、中国乡村教育创始人晏阳初、中国心理学之父马芷等等长期在学校与师生同吃同住,这一批中国仁人志士为重庆一中后来的发展奠定了无比坚实的基础,建国后,邓小平的弟弟邓垦担任重庆一中校长。八十多年来,重庆一中始终肩负着对地方、对国家民族教育的情怀与担当。
关键词:教师发展 发展学校
【校长观点:为教师们谋事,嘴不能少说,腿不能少跑,汗不能少流。重庆一中是大家安身立命之处,也是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园。】
《校长思想说》采访组: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发展之本,也是教育改革创新的执行者,请谈谈重庆一中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情况?
唐宏宇:教师是一个高知识、高能力的群体,过于僵化和束缚的管理方式并不利于师资队伍整体的发展。每一位老师都有独特的才华,尊重教师发展的自由,激发教师发展自觉,让教师队伍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形态,是学校实现长远发展的最重要的保障。在重庆一中,有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
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政策上和制度上做了很多探索与改进,比如:将毕业年级教师送到清华、北大参加高端培训,凸显名师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建设教师物化成果奖励制度;为新教师分派公寓等等。学校还引进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不断丰富教学风格,防止学术“近亲繁殖”。另外,我们还请来了学者蒋昌建、小说家苏童、诗人欧阳江河、教育名家程红兵等,与师生见面畅谈,零距离学习先进经验。
我们有一个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对在职教师的异地高端培训。2016年,学校派出了210名教师到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高端培训,2017年又派出200名左右的教师到北京大学进行专题培训。重庆一中的教学不断推陈出新,百花齐放,我们相信,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
校长小档案:唐宏宇,现任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获得者。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重庆市政治学科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曾先后担任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的教务处主任、校长助理,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副校长等职。
- 0
- 顶一下